陈晓红,1963年5月出生于长沙市,籍贯江西永新,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学会副理事长,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科协第十届委会副主席,湖南省2011“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历任9778818威尼斯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9778818威尼斯校长助理兼9778818威尼斯院长,湖南省长洲谭“两型”办副主任,2014年8月,任湖南9778818威尼斯校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岁上大学,20岁攻读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6岁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博士学位,成为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当选“改革开放30年湖南杰出贡献人物”。2009年获“美蓉学者计划”贡献奖,2014年与袁隆平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一道入选“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在采访陈晓红院士前,手中拿到的是一份令人心生敬佩的履历表,和满满几页的成缔单。见到她本人时,立刻就被一股风风火火的劲头所包围和感染,长发披肩,走路带风,一身干练的着装,说话语速快,透露着长沙人的热情、干练和豪气。对话晓红院士,可以感受女院士的坚韧、灵动和人生格局。
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
对于许多人眼中“神一般”的经历,晓红院士笑着说 “并不是天资聪颖,而是天道酬勤”。杰出成就的背后充满了吃苦得霸得蛮的湖南人精神。
1979年,陈晓红以超出重点本科线50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那时真的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经过了十年‘文革’后,读书的机会特别难得,所以我们学习都特别用功,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学习中.她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得到了当时指导老师李教授的鼓励,毅然跨专业考上了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这两个选择恰好成就了她做一名“经世致用”的学者。她动情地回忆起读书时代,条件艰苦,数九寒天,为驱赶寒冷,把热水倒在桶里浸泡双脚,有时为思考或计算一道习题,水已冰冷,她却浑然不知。
科研过程中,有许多攻难免艰的故事难以忘怀。在24岁时,她所在的的团队先一天出发去企业,她只能只身一人坐火车去广西一个偏远的矿物句。一天的火车后,她才发现自己的背包被偷走,当时没有通讯工具,突然身无分文,在陌生的地方,走投无路的她感到很无力。最后她想到了当地企业的一个朋友,于是摸黑骑了一个多小时的单车,才借到了换洗的衣服和钱,继续前往企业。在谈到这段难忘的经历时,晓红院士显得格外激动并随之陷入了回忆之中,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为了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小孩刚满月,她就跟着团队开始东奔西走,做调研、开发信息决策系统等。几十年来,她的勤奋已经成为生活的日常,熬夜对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从教30年,晓红院士从未有过寒暑假的概念,管理、育人、科研,她一个也不落下。一年365天,她有一半时间在出差,但每次出差她都是做完工作就走,歇息半天也舍不得,有时候还“霸蛮”一天飞两个城市。她说:“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对学校的老师学生也是这样说的,做学问做科研就是要只争朝夕,天道酬勤。”“如果能用一天的时间做两天的事情,就是多活了一辈子”。正因此,“高效率”也成为她给自己标记的一个关键词。
“一个人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别人看到的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或者云淡风轻的乐观心情,可是我们却知道她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是需要多么坚韧的内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多少个夜晚,辛勤刻苦的日常,向上、求真、勇攀高峰的意志,才能铸就荣誉,牢记使命,勿忘初心。”当得知妈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女儿在朋友圈动情写道。
正是凭着这般吃得苦、霸得蛮的劲,她多年奔走于偏远矿山企业,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调研数据,破解了“两型”和绿色改革标准、法律法规、水体重金属治理、冶炼污水处理及废渣回收等系列难题。“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就会有所收获。”陈晓红院士说。
顶天立地,“论文要写在中大地上”
“努力服务于国家发展,解决中国现实管理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晓红院士的研究强调应用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她带领的团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并注重将科研创新转化为社会效益,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金属资源战略保障工程和36家大型企业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工程,使工程的决策效率提高40%以上。她的科研成果从来不是“空对空”的理论文章,“每一项都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她说,自己从来不拘泥于理论研究范围,更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造福更多百姓。
2009年至2014年,晓红院士担任长洲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她带领团队实干攻坚,率先在全国提出了16项两型标准和节能减排标准等系列绿色标准,构建全国第一个指导两型社会和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填补了“两型”工程管理标准体系空白,设计并提出106项原创性改革,促使446个示范单位从2011年起每年减少综合能耗4.6吨标煤,节约用电2.4亿千瓦时。国家发改委将“两型”标准和节能减排标准等绿色标准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她说:“能用自己的科研力量为国家两型建设出具一个范本,这种成就感远大于自己获得的荣誉。”
这些经历也奠定了晓红院士“顶天立地”的学术风格。“做科研不是在书房写论文,要深入一线,去解决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把论文写庄中国的大地上”。如今,她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
矢志创新,“在创新中绽放生命力”
1994年,晓红院士被教育部派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她深入考察调研了日本企业,敏锐地发现中小企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中心企业的扶持远远高于大企业,这对她启发很大。回国后她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关注中小企业融资》,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肯定。
在推进研究和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企业的质疑也一度让晓红院士倍感压力。“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还很少见,企业一听我能开发一套计算机系统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都觉得不可思议,是‘天方夜谭’。”但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和实干,让企业心服口服。在给四五十家大型企业、无数家中小型企业量身定做了管理系统之后,她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她还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等。
“创新就是生命力”晓红院长说。她在多个领域勇做“拓荒牛”:带头推动绿色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了“四维精控”工程管理思想,创立了集成动态智能量化工程管理理论,构建了国际领先的工程智能管理系列方法群,取得30余种方法创新。研制出国内外首个金属资源智能管理平台,开创了金属资源高效绿色开发智能系统的先河。采集了近10亿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大数据,研制出首个资源环境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突破了采选冶工艺优化与污染管控的数字化量化关键技术,为我国金属污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突出贡献……
爱生如子,一个教育家的情怀
受父亲的影响,晓红院士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站上三尺讲台,像父亲一样“教书育人”。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时常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到凌晨1点以后,出差途中都要利用一切时间,通过手机和网络开展研讨,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疾苦,三年来共捐助困难学生20余万元,被亲切地称为“晓红姐”,荣获“全国优秀教师”。
在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的同时,她又是十分严格的导师,始终宽严相济。她每年都会亲自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管自己多忙,每周她都会召集学生开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听取每名学生的科研进展和思路,并提出建议;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分享观点;督促学生到一线去学习,并寻找科研方向。她也要求博士生写论文、出结果之前一定深入实地调研,数据采集,要做到能解决现实问题,才是有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在近乎“严苛”的培养下,她的学生个个争先,不少一年级的研究生就能在SCI上发表论文。都说“严师出高徒”,她培养的学生中有9人成为国家优青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1人成为教授。
晓红院士教育学生“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冷漠的自我主义者”,她希望学生的目标不能太世俗,不能只有钱财名利。她常常告诫学生,要“安静下来,拷问自己的初心,不要因为走的太快而忘记自己的信仰,丢掉了灵魂,要让灵魂与脚步同行。”她引导学生“把优秀、文明和勤奋当成一种习惯”,并身体力行带领学生提升“道德力、知行力和幸福力”,“靠品行走遍天下”。在优秀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出了“感动中国十大教育人物”陶汝琴、“孝爱大使”肖霞、“湖南好人”徐守宝,以及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学生群体和行业骨干精英。
优雅生活,女性要自尊自强
晓红院士坦言已经习惯“忙碌”的状态,生活中不是“5+2”就是“白+黑”的模式。但晓红院士并非那种关在书斋里只做学问的人,闲暇时,她喜欢和家人出去散步,打网球,唱唱歌。当选院士后,工作更是忙了,但是她也总会抽出时间享受生活,比如为家人精心准备一桌可口的饭菜,或者去梅溪湖大剧院听音乐会,“努力工作和认真生活并不矛盾。”如果想褪去一切标签,晓红院士的自我评价是:“我是一个简单、乐观的‘直肠子’。”
她认为,女性在追求事业时,并不比男性的能力差。“只要你找准定位,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她说,女性在照顾家庭时,也可以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并非一定要“事无巨细”。时间都是有限的,作为一个女性,事业上成功,更要学会“弹钢琴”,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处理好,提高效率。
“家人的重视和支持是支撑我前进的力量源泉。”晓红院士动情地说。她一直坚信,女性可以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不断地学习、进步,带动整个家庭共同成长,和爱人比肩成长,为子女做榜样。相互扶持,相互进步才是最美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当选院士是新的征程。院士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用“天命”来概括最恰当不过。”晓红院士深感自身责任重大,表示将在自己所研究领域,迎合国家趋势的发展和战略需求,结合理论和方法为区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现在,晓红院士作为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即将参加全国两会,她结合专业专长,经过深入调研,带去了六分颇有分量的提案,我们期待她发出的创新有为的湘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