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ome
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物专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访9778818威尼斯辅导员符琳娜老师

发布时间:2009-03-18 浏览次数:

曾经是大学时代的“翘课王”,却为了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8个月废寝忘食、挑灯夜读;从工作简历的零概念,到走进香港凤凰卫视实习,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南学人的坚忍不拔;一名9778818威尼斯企业管理的研究生,为了完成心中的小小梦想,竟在别人惊诧的目光中与学弟学妹们竞争校园DJ的职位。有人说她个性十足值得交往、有人说她太过严厉难以接近……

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9778818威尼斯专职辅导员符琳娜老师(以下简称符)。

在综合楼的楼递间里,记者(以下简称记)与符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眼前的她身上丝毫嗅不到老师的严肃与不可接近,有的只是邻家姐姐的亲和与自然,采访也变成了三个人的谈心。

崇尚个性发展的9778818威尼斯礼仪队

记:在您组织的活动或领导的团队中,哪一个让您印象比较深刻,或者说最感动、最难忘?

:我想,应该是礼仪队吧。

记:为什么呢?

:自1997年成立至今,9778818威尼斯礼仪队已经走过了12年,现在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十分活跃的团队。特别是06级礼仪队的几个干部,她们对于礼仪队的忠诚度让我非常感动。为了礼仪队,她们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学习时间,甚至是一些朋友,主动放弃加入创新创业团队的机会,只是为了专心把礼仪队做好。

记:那您认为是什么吸引她们,使她们心甘情愿为礼仪队付出呢?

:我觉得应该是礼仪队自由、包容的氛围吧。

记:就是说是强调一种个性的发展?

:对。

记:平时我们可以看到,礼仪往往体现的是一种规范美,那么礼仪队是如何在这种规范之中体现出成员的个性和自由呢?

:应该说礼仪队的个性和自由体现在出礼仪时那一瞬间,一种美好且鲜明的印象和掌控全场的灵活性。我们常说要做到的“心里有数、眼里有活”,礼仪队的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常见的礼仪场合的危机管理的能力,不仅能进行充分的事前准备,还可以做好过程控制,这对于那些刚大一大二,人生阅历还不是很丰富的同学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记:那么在管理整个礼仪队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什么困难?

:最大的困难应该就是传承的问题。礼仪队的职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会根据每一届有兴趣挑战自身管理能力和做好团队升级发展的队员的不同的特质来进行调整。这样我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许多同学持续地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全方位的,我要帮她们做职业生涯规划,让她们能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走出去”才能让人生有高度

记:从08年暑假带队去台湾的大学,到今年寒假带队去香港的大学作交流,觉得大陆的大学和港台的大学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应该是师生关系的差别。港台大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他们的时间往往被分成三块:上课学习、社团活动、企业实习,所以港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非常主动,基本上都是学生都会尽量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但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及时联系指导老师。

记:假设现在您不做辅导员老师了,会去做什么职业?

:我会加入AIESEC(国际商学学生联合会,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性非政治性学生组织),可以去到全球各地系统地、较为安全地开拓视野。我会觉得,把时间投资在“旅者”这种身份上,能让以后的人生更有高度。

细节决定成败 敢闯敢拼才能成长

记:像您组织的这样一些团队,或者是组织的这些活动,其中的创意一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您自己的想法,还是从别的地方看到以后觉得很合适于是便“借鉴”过来?

:应该说,我觉得我的感官会比常人要敏感一些(笑)。我喜欢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种全方位的方式去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以一种感性的非线性的方式,让整个人沉浸在一个信息量很大的新环境里,像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水一样,尽量避免自己固有的文化过滤掉一些未知的重要的东西。这些信息储存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开始发光,然后就日积月累成属于我个人的灵感和创意,并完善了我的能力结构。

记:是不是会觉得太多理性的思考容易把这样一些新奇的想法所扼杀?

:其实有些大家所认为的优点,在我看来会是一种缺点。比如有的人在做事前会考虑很多很多,有的时候这种谨慎,其实是一种不自信和缺乏勇气的犹豫;而有的人会因为理性的思考而放弃一些东西,其实这也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够明确不够坚定。

记:您会不会在乎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有多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您是认为只要自己做过了,就不在乎结果,还是说一定要达到一个预定的效果?

:应该说我有一个思维模式,就是不给自己找借口。这是9778818威尼斯给予我的信念:做事情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不找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我不可能说,做过以后结果是怎样我完全不管,因为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努力到位。我觉得如果我真的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我会拼了命地把它做完。比如说去我们学院今年寒假赴香港的创意文化交流团,通过分析和调查,我觉得这个目标可以实现,然后我就决定了这个方向:一定要去,无论如何都要去,今天不能去明天也要去(笑)。在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在这样的一种奋斗过程中,你会得到一种爆发性的成长:你会需要去看很多各种各样书,需要请教很多各种各样人。这种成长的乐趣是我最大的收获。

记:您会不会认定自己是一个会有所作为的人?

:其实我并没有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获得某种很具体的成功的人,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做的这些能够引起一些改变。我们的陈晓红院长在2008年毕业生晚会上说过一句话:除了专业技能要好,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样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这一代,应当怎样握紧上一辈传给我们的接力棒,怎样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是需要花时间和力气去探索的。这样的一种历史契机让我总是充满动力,我感觉眼前有一大片辽阔的可以用力奔跑的草原,这是我的信仰。

转变观念,找好平台,合理利用资源

记:在您看来,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或是多了一些人生的经历呢?

:我想应该是一种认知上的改变,这种观点的改变是最关键的。就好比这次寒假的香港团,12个同学都会有各自所关注、所思考的侧重面。所以我并不看重一次交流活动或者一个项目能给一个人的某种具体能力带来多大的提升,我关注的是他们的某些观点有没有发生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

记:对于每一个参加到这些活动中的同学,他们必定会要牺牲掉一些学习时间。那么在学习与活动之间我们应该怎样平衡?在这一点上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对,这一点很关键。我一直倡导的是我们应该“多线程”地去处理这些事情,而不只是在某一方面做好就够了。不过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储备多样化的人脉,储备高、精、准的学习能力,或者是提前很久训练自己将来可能要从事的某项工作的能力。我最常做的就是一边逛街一边打很多电话遥控一些事件的进展,或者一边吃饭一边做头脑风暴一边写策划(笑),我很少会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甚至我需要在电脑里同时开许多音频和视频的播放器训练自己的多线程思考能力,或许这有点像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吧。我觉得这样的自我训练,能让我随时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或者加大生命的“密度”。

记:对于9778818威尼斯的同学而言,有这样的老师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获取这些机会;那么对于那些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些平台的同学,他们应该怎样去寻找机会呢?

:其实我觉得即便是9778818威尼斯的同学,目前来看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同学都充分地利用了我们提供的这些平台。虽然我们共同为学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个平台的受益面和影响力毕竟还是有限的,总有些学生因为自身或者家庭的原因,参与度不够。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有一个怎样的平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秉承着开拓精神,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媒介系统为自己搜寻信息,并且善加利用,这才是关键所在。

校园和谐:学生要解放思想,老师要因材施教

记:您现在最想在学生中实现的一个理念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解放思想。像这样的话我们可能是听多了觉得平淡了,但是回过头去想想其实真的很有道理。我们每天像背口诀一样地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我在和有的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偶尔会发现很难进入他们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有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式将他们限制住,使我的想法难以被他们感知和认同。

记:那您认为这样的定式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

:我想这绝大部分是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其实我们一直强调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很重要,一个人的家庭对他幼年时候的影响,会显性或者隐形地伴随一生。虽然在大学阶段诸如家访这样的沟通很困难,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尝试,在摸索。所以很多时候我感到辅导员其实就像医生一样,只有先进行了360度的全方位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地因材施教。

严格要求,耐心引导,做个好老师

记:对于一个经常组织活动、整天“混”在学生堆里的老师来说,与学生交流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老师都会觉得与学生交流有困难,在这方面您有没有什么秘诀?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我最开始带学院通讯社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特别不像老师,为此我也曾经很担心过。我就问当时通讯社的负责人,她们心目中的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当时告诉我说,既要让学生觉得你很亲近,又要让他们很尊敬你,也就是要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笑)。我当时揣摩了很久,一直没有搞懂,现在也不太明白。所以我并没有刻意保持一种很严肃的状态,而是顺其自然。就像我一直认为,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以及存在模式,并不一定是同时前进的。岁月可以流逝,但是我觉得人的心理年龄可以定格。可能就是我这种比较年轻,甚至是有点“幼稚”的心态,能够帮助我和学生们很单纯地很直接很简单地交流,然后和他们一起努力,去实现一些共同的目标。

记:但是这样的一种强调自由,强调年轻态的性格会不会给您带来一些困扰?

:与其说是困扰,不如说是有待成长的领域。比如走在校园里,我常常被错认为是本科生,所以曾担心这种形象会降低大家对我工作能力的信任度。好在各位领导和同事以及学生干部都很理解和信任我,加上我也在不断地努力,未来应该会不太一样的(笑)。

记:会有同学觉得您很严格,不知您怎么看呢?

:我有听过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要求自己,比别人要求我,还更加严格”。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渐渐习惯用更严格的标准来鞭策自己,从而尽可能缩短大家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过渡期。不过我最近也在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希望用更艺术化的途径改变大家的认知然后优化大家的行动。其实很多时候,成长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目标,需要自己去领悟和摸索,我说再多只能是一种引导。

采访后记:

在大学四年里,辅导员老师是与每个学生打交道最多的师长,一个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处事态度、性格特征往往可以影响一批批学子的成长。在这个强调个性发展的年代,辅导员的角色已经不再是只关注学生成绩、只会与学生谈话的“师者”形象。他们或是亲人,或是朋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默默地提供帮助,与千千万万的学子一同成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